神经官能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算命星座催眠你信了几条细数心理学中的经典
TUhjnbcbe - 2025/4/25 17:37:00

心理学属于伪科学

先来说说心理学是什么东西吧,心理学的来源:

心理学的英文是psychology,来源于古希腊,意思是“灵魂之科学”。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全世界都公认灵魂不符合科学的任何条件,所以它不属于科学的范畴,因此心理学的对象就把灵魂改为心灵,“灵魂之科学”就变成了“心理之科学”。

那到底什么东西才能被称做科学呢?让我们先分析科学到底是什么吧,对科学的定义是:

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科学的分类:

现代科学分为三类,自然科学(例如: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等),研究个人和社会的社会科学(例如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以及研究抽象概念的形式科学(例如逻辑,数学,计算机科学)。

所以心理学就是研究个人和社会的社会科学,符合科学的分类,但很多人就不服了,给心理学戴上一个“伪科学”的帽子,具体原因有如下:

1、这些人觉得“科学”就得有严格的实验操作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比如像物理,化学等那种传统意义上的“硬核”自然科学。心理学摸不着、看不见,且人的心理变幻莫测,是难以控制的变量,要对它进行操作和研究,似乎有点不靠谱。

2、这些人认为一旦出现了心理问题后,经过咨询治疗很快就能康复,结果却失望了。

对“伪科学”说法的解释说明:

对于第一点的解释说明:没错,我承认心理学也是有它的局限性,用仪器进行心理实验研究的主要局限性在于仪器本身会干扰正在研究的心理和行为的表现。因为仪器也是一种刺激,并有暗示实验目的的某些知觉线索,被试可能会感受到这些线索的意义而作出符合实验情境的预期行为或产生不自然的行为。因此,借助仪器所得出的实验结果往往外在效度低,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表现有一定的距离。

对于第二点的解释说明:我想说,确实心理咨询的效果不容易见效,但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瞬间愈病的药,任何治疗都需要时间和过程,心理咨询也是一样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融化三尺冰块不可能一蹴而就。况且不单单是心理学,其它身体疾病的治疗难道也能立马见效吗?这对心理学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虽然心理学有缺陷,但是:

心理学是一门正在逐渐走向成熟的学科。年,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正式成为国际科学联合会的会员,这证明了心理学的学术地位。心理学中不少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都跟自然学科的研究方法相似。如今,心理学的各个领域,从实验控制、统计学分析,直至结论的提出,都已经采取了严格的科学设计,制定了统一的科学标准。

然后,心理咨询想要收到好的效果,不仅需要咨询师具备丰富的经验技能,还需要来访者的积极配合。所以,对于心理咨询这件事,我们要有正确的理解和现实的期望,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因为短期未见到效果,就否定心理咨询,否定整个心理学。

总结一下:

其实心理学也是一门规律性的学科,就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活动的发生和规律性的学科,归纳提炼出一些人类和动物共有的规律,然后再在生活中推广应用。心理学是科学的一种!

心理学

别再把算命和心理学扯一起了!

为什么人们热衷于算命?哪些人又特别乐于算命呢?

从古代就出现的手相,面相,骨相,八字等关于算命的项目,从古至今的人们都一直对这些保持高度的热情,对算命乐此不疲。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人们对未知,未来的日子的不确定性而产生恐慌。

而乐于算命的往往是这两类人: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为啥呢?

上层阶级对于自己的权利和财富的不确定性而恐慌,下层阶级对于自己找不到生活的出路感到茫然无助。

那么,算一卦真的就能解决问题吗?

我不敢说算命一定是假的,但能肯定的说,现在算命不被科学所承认,因为算命没有什么科学依据,无法被验证,实验。

有些人觉得算卦之后灵验了,很可能也是心理引导着行动带来的改变,而不是所谓的“破灾”起的作用。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么准,算命和心理学挂钩,算命就是心理学。

在此,我想说: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或动物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及其行为的学科,绝非研究命理的。

那么为什么算命大师总能算到你的心理呢?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一个心理学名词叫做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是指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并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即使内容空洞。

肖曼·巴纳姆是一个有名的杂技师,他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自己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人们都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觉着它精准地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其实呢?这些描述是很模糊的,通常也具有普遍性,能在很多人身上得到验证,因而也适用于很多人。比如:“你虽然表面经常对人笑呵呵,但有时候你会感觉自己很无助,孤独。”这句话好像能戳中你,然而不仅仅是你,大多数人都能被戳中。

喜欢算命的人,往往是对于人生的不确定性感到恐惧和迷茫的,这些人很容易被外界暗示。当他们心情低落,无助时,感觉就像大海中迷失的小船,没有指南针,任由其飘荡。这时候,他们十分容易遭到他人的暗示,对他人的依赖性更强,算命先生借助巴纳姆效应,揣摩了人的内心感受,求助者立刻就会得到一种精神安慰。算命先生接下来说的话,求助者自然就会深信不疑。没有方向的船,只要稍微受到一点推力,就容易被推力带着跑。

算命这件事运用了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但绝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生活起居、工作习惯、心理变化和发展的学科,最终的目的是治疗和改善人性的弱点;而算命却是运用心理学中一部分内容做推演,断章取义,没有科学依据,最终利用人性的弱点为自己谋利。

算命

看完这个,你还会对星座深信不疑吗?

首先先解决这个问题,什么是星座呢?

星座是指占星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亦指天上一群群的恒星组合。自从古代以来,人类便把三五成群的恒星与他们神话中的人物或器具联系起来,称之为“星座”。

但是!占星术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历史上五个最具代表性的实验就论证了这个问题。

年英国伦敦的名新生儿肖恩·卡尔森的“占星学双盲实验”巴纳姆效应詹姆斯·蓝迪的百万赌注马塞尔·贝迪德医生在这篇文章我只挑选马赛尔的故事来展开论述,证明占星学是不是科学的。

马塞尔·贝迪德的故事:

法国研究人员曾把臭名昭著的杀人狂马塞尔·贝迪德的出生日期等资料寄给一家自称能借助高科技软件得出精准星座报告的公司,没过几天,实验人员就拿到了这样的结果:

他乐观开朗,聪明活泼,有爱心,热爱和平,正义感十足等等正面评价。并且预测在~年间会有感情生活。

然而,这个全是优点的贝迪,是一位法国医生,同时他也是一名被指控的连环杀手,他的手下至少有60条亡魂。他在一家精神病院实习后来创办了一家诊所,不久便因涉嫌非法手术和添加药物而引起争议,尽管最初他逃避掉了任何法律诉讼,但当他家里传出恶臭和浓烟时,他被拘捕,警察在房子中发现了人体器官,审判之后,马塞尔·贝迪德早在于年5月25日被处刑了!根本就没活到年!

接着同样搞笑的是,他们又把希特勒的生日资料发送给其他星座研究公司,还招来50多位不知道希特勒具体生日的星座爱好者参与讨论。结果,星座公司并没有准确地说出希特勒的性格,还与之前一致地预测出希特勒“富有爱心,热爱和平”这些正面评价。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也明白点儿什么了?

现代科学普遍将占星术判定为一门伪科学。对占星术的批评包括它依赖于猜想,无法提供假说,难以证伪,并将自然现象以现代科学无法证实的超自然原因进行描述。有研究认为占星术持续流行的原因可以通过心理学方法解释为一种认知偏见。星座同样像算命一样,利用了心理学上的巴纳姆效应,利用大而泛的模糊概念,框定了大部分人,使他们成为星座的狂热粉丝。

所以,心理学不是伪科学,占星学才是伪科学!

十二星座

对心理学家撒谎,会不会被识破?

当你对心理学没有任何了解的时候,让你突然面对一位资深的心理学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会不会觉得对方目光深邃、心灵敏感?会不会担心自己某一个不经意的表情或动作,就被对方看穿了心思?会不会担心说了谎言瞬间被拆穿,并被猜透此行为背后的动机?

有这样的想法十分正常,毕竟很多人对心理学家的认识,都是从影视中获得的。比如美剧中的《千慌百计》,这部剧就是讲述通过微表情解决罪案,打赢官司的美剧。片中男主角是一位神人级的人物,因为它能通过微表情辨别出一个人的情绪,不仅普通人看不出来,甚至连当事人都没察觉到。

这些情节确实会让人对心理学家产生一种误解,认为他们可以透视眼前人的内心活动。其实,这些都是影片渲染出来的,有夸张的成分。你只看到了电影中的男主角可以瞬间读懂微表情,却不知道瞬间识别微表情还需要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问对问题”,用专业术语来讲就是“有效刺激源”,以此突破对方的心理防备。

心理学家通常都是依据人的情绪表现和外在行为等,来研究人的心理。或许,他们可以根据某个人的外在特征或测验结果,来推测这个人的内部心理特征。除非他具备超感知能力,否则的话,任凭他的经验有多丰富,也不可能一眼就看穿他人的内心世界,更无法迅速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

所以说,面对面坐着就能把人心看穿,这样的事情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也不存在如此超能的心理学家。今后,跟学心理学的人在一起聊天,或是面对资深的心理专家时,千万别傻到去问:“你是心理学家,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

别不相信,识谎专家可能还不如你呢!

美国有研究显示,一个普通人分辨谎言与真话的平均正确率大概是54%。事实上,判断正确或失误,各占50%的机会。这也就是说,人们对说谎行为的识别准确率并不显著高于随机判断的概率。

至于警察、侦探、心理学家等对识谎能力要求较高的职业人群,虽然他们自认为识别谎言的能力高于普通人,但其实他们跟普通人没什么明显的差异,甚至还有可能低于后者,因为他们更倾向于对自己所持怀疑的证实,并相信自己的主观经验。

是不是只有变态,有病的人才去做心理咨询?

当我们发现一个人心里有症结总也解不开,建议他去找心理咨询师聊一聊的时候,往往会遭到强烈的抗议,他会强调“我没病”;还有一些人,也想去找心理咨询师谈谈,但过不了心里那道坎儿,要跟自己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

有这样的想法也很正常,中国人比较好面子,强调“家丑不可外扬”,把有了心理困扰视为一件不光彩的、见不得人的事,倾向于自己解决。如果直接去找心理咨询师,担心被人知道后,被说成是精神病。再者,为了谋求利益,很多媒体就抓住了人们的猎奇心理,在呈现和心理学相关的话题内容时,喜欢选择和炒作心理变态。

这真的是一个天大的误解!谁说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有病的人呢?

大多数心理学研究都是针对正常人的,比如儿童情绪的发展、性别差异、智力、老年人心理和跨文化的比较等,这都是心理学研究的内容。精神病学属于医学领域,精神病学家是医生,他们要面对的是心理失常的人,也就是所谓的“变态者”。

精神病学家跟其他医生一样,在治疗精神疾病时需要使用药物,这一点是任何心理咨询师都不会做的事。咨询师虽然也

1
查看完整版本: 算命星座催眠你信了几条细数心理学中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