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戌变法运动失败后的第十年——年,北京清皇宫中丧钟接连响起,当年变法斗争中的两个重要政敌先后死去了。11月14日,戴着皇冠的“囚徒”光绪皇帝长眠于瀛台:第二天--11月15日,垂帘听政的“女皇”慈禧太后也结束了她罪恶的生命。
一男一女,一前一后,名义上的母子,实际上的政敌,在两天中相继死去。而且是:年仅38岁的被幽囚的光绪皇帝死在前,高达78岁的正当权的慈禧太后死在后。他们在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对峙了十余年,那么他们的先后死去是不是也有什么联系呢?由于人们的同情是在光绪皇帝的一边,所以传出了光绪被害之说。
一种传说认为,是慈禧太后叫李莲英害死了光绪。老不死的慈禧太后身患重病后,百治无效,“自知病将不起”,活不长久了,但是,她担心自己死后光绪会重新被拥上皇帝的宝座,重新搞起当年的变法,破坏大清祖宗的法统。于是这个阴狠的女人便先行下手,叫自己的亲信太监李连英毒死了光绪。
还有一种传说认为,是袁世凯伙同庆亲王奕劻害死了光绪。戊戌变法时,由于袁世凯的告密,西太后及时发动政变,杀了“六君子”,幽囚了光绪。如果西太后一死,光绪很可能重新当政,袁世凯的脑袋也就很危险了。因此袁世凯找到庆亲王奕劻,以叫奕劻的儿子做皇帝为交换条件,商定共同废掉光绪。由于废掉光绪另立新帝之举没成,才又将光绪害死。
光绪死去七八十年了,他被害的各种说法,就这样半真半假,朦朦胧胧地到处传播着。这些传说看起来不无一定道理,年轻的怎么会死在老家伙的前头呢?慈禧恨透了光绪,既然能把他幽囚起来,也就能把他毒死。慈禧、袁世凯都是中国近代史上阴险毒辣、反动透顶的家伙,这种事他们是干得出来的。在这些传说中,渗透着人们对戊戌变法运动的感情与态度对光绪的同情,对慈禧与袁世凯的痛恨。因此,也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但是,事实远非如传说所言。近几年来,通过对清宫有关医案和史料的发掘、研究,通过对保存得相当完整的光绪死前半年间“脉案”的分析、研究,终于揭开了光绪死亡之谜。
原来,自幼年起,光绪就患有结核病,体质一直十分虚弱。后来由于纵情声色,十六七岁时又患上了严重的遗精症。大婚之后,遗精症更趋严重,白天听到锣声都要泄精,死前一二年,每月泄精达十几次。成年后,光绪又患上了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关节炎或骨结核以及血系统的疾病。年,法国医生多德夫为光绪看病时,记载光绪的症状是:“身体虚弱,颇瘦,咳嗽,劳累,头面清白,气喘不调,胸间堵,手指麻木,腿酸痛,耳聋”,基本属于结核综合症。
死前的一年年,光绪病情急剧恶化。这一年9月的一天,他自述:“腰胯疼痛更重,昨日早晨脊骨中间作痛,稍一俯仰均不可。今日早起时,腰胯左边疼痛甚重,稍一动转即牵制满腰,极痛难忍。夜寐愈多,则筋脉愈滞,甚疾亦日甚一日”。为此他大骂太医无能,“屡服汤剂,寸效全无,名医伎俩,仅止如此,亦可叹矣”。可见这时的光绪已是病入膏盲,危在旦夕,医药也无力挽救了。
年春,光绪病入膏肓,御医们环伺左右,却都束手无策。临死前的几天,光绪已经是气息奄奄,经常处于神志昏迷之中,他“脉息如丝欲绝,肢冷气险,二目上翻,神识已迷,牙关紧闭,势已将脱”。几次抢救无效,终于衰竭而死。
依据可靠的历史资料,现代医学判断光绪的具体死因是:主要由于长期患有肺结核,肝脏、心脏及风湿等多系统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直接死因则可能是心肺功能衰竭合并急性感染所致。总之,光绪并非被慈禧或袁世凯等人毒死,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自戊戌变法失败遭幽囚起,光绪长期处于抑郁和惊恐不安状态中,精神全面崩溃,毫无疑问大大加速了他死亡的到来。从这一点来看,光绪之早亡,同慈禧的迫害又是有一定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