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官能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六号房的三位患者 [复制链接]

1#
上海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znlvye.com/

医院似军营,流水的病人,铁打的医护,医院会有回头客。每天,在病房中,迎来送往,见证了各种生死离别,恩怨情仇。一直想写一写我的病人们,奈何总是忙碌,搁下再搁下,今天的七病室,同时住着我经管过的三名老病人,拿出来记录一下,不会透露个人隐私,您各位权当小说来读吧。

挨着门的,是一位八十岁老妪,老先生在半年前过世,以前也曾被梁老师经管,患有严重的脑梗死后遗症,常年卧床,是我们科常客,老先生属于离休职工,医保报销比例高,或是进食障碍了,又或者被老妪发现精神不佳了,医院调养。半年前,老先生不幸过世之后,可能是少了精神寄托,老妪开始频繁住院,以前以为老妪体格健壮,老先生走后才知,老妪也是一身的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神经官能症,老妤膝下无子,为人刻薄,言语不知收敛,在先前老先生住院时,就常与雇请护工就鸡毛蒜皮小事争辩,口角,整日怨气深重。前几次老妪住院,都是娘家弟弟出资救助,所顾护工也是弟弟找人聘请,只因老妪言语不留情面,很少有护工能坚持伺候超过2日,加之老妪神经敏感,稍有不适,医院住院,主任也曾劝说:身体已无大碍,可回家调养,口头虽不反驳这科室掌门,眼里,却也满是抵触与不信任,总怀疑医生在拒绝与之治疗。虽然满是怀疑,每次依旧会来我们科室就诊,每次都是抱怨无数,问题漫天。只是近来,病房窥见其弟身影渐少,老妪对护工的责骂也较以前收敛,言语也不似先前般滔滔振耳,每次出院都是管床医生百般催促,千般交代:已达出院条件,方才不舍离去,也许,老妪以后来的越来越少了吧。

中间位也是老病人,中年女性,1型糖尿病史4年,每年都会因为糖尿病酮症数次入院。或是感冒,或者劳累过度,平素胰岛素使用依从性尚可,奈何自身属于脆性糖尿病,胰腺无缓冲,血糖波动大,自己在家可规律监测血糖。也是久病成医,感冒后,或者休息不好、过度劳累,出现不适就会自测血酮,饮水打针密切监测,2日连续升高就会来诊,求治意识是有的。住院时间也短,三五天,甚至两三天,酮症消失就走,也不耐心等血糖稳定。这些年,多是独来独往,少见过其家人跟随,有时病情严重也联系其父母,床旁守护一两天便再不见人。医院对无家属陪同者,一般是拒绝收入院的,除非有特殊情况,或病情危重者。像此患者,久而久之,就放松了要求,有时候一个人来,状态看起来并与大碍,还笑呵呵的说:医生我又来了,酮高下不去,来调两天。也会收下,只是近几次,病情较之前加重,有时候入院监测酮症并不严重,肌酐却高了,血糖稳定后还可恢复正常,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有时,医生也向其表示:目前病情不稳定,需要家属陪同,或者,有些问题需要向家属交代。换来的回答总是,给我自己说吧,我的问题,我自己知道就行了。这时候的医生会很难做,因为,相处时间长了,也就超出单纯的医患关系了,处理起来更像是朋友。有些话不好说出口,因为有些时候,患者自己已经做不了决定了。

最里面的一位,也是一位糖友,这次住院,却并不是单纯血糖的问题,因突发偏侧肢体活动障碍,头颅核磁检查提示急性脑梗死,无奈,才住的院。说无奈,是因为他的下肢并发症很严重,前几年也是屡次住院,奈何效果甚微,又没有耐心长时间规律调理,所以,近几年有放弃之意,只是由家人,定期门诊来抓些营养神经的药,自行监测血糖调整胰岛素,血糖控制也是了了。每日查房,总是唉声叹气,眼中,满是颓废之意,劝说按时服药,虽也应和,却也不甚认真,针对下肢的治疗,满是抵触:已经这样了,还能好到哪去?家人宽慰,医生劝解,结果难以如意。每每见他,总是平卧与床榻,双眼凝视屋顶,精气全无。科室针对糖友的讲座,也不喜参加,只有孙女玩笑与床榻之前,才见其面露喜色,抱过来亲亲,拿糖果逗弄着让叫爷爷。所幸,疗程已接近结束,肢体恢复尚可,按目前发展,这次脑梗,不会留下严重后遗症,看这精神状态,不知下次再见会不会有期。

医院,是见证人生最为颓败无助之地,没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很难不受到患者情绪影响。曾有多愁善感同事女孩,每每向家属患者交代完病情之后,会掩面而泣,泣当今医学可救助能力之微,泣一己无回天之力。

心理老师曾经讲过,心理医生是世上压力最大职业,因为本身就是不良情绪的垃圾桶,各种难以想象的心理疾病统统照单全收,好与不好无法选择与拒绝,那医生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