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文,对学生睡眠时间进行了要求,提出了3个“重要时间”。
第一个是必要睡眠时间。
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
第二个是学校作息时间。
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
第三个是晚上就寝时间。
小学生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
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
优质睡眠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基础。许多研究表明,在睡眠期间,免疫系统会自我调节,促进多器官功能的协调运行,加速损伤的修复。长期缺乏高质量的睡眠会降低身体自身的抵抗力,使其更易患各种疾病。
那么,睡眠不足将会为机体带来什么危害呢?
1、身体免疫力下降,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减弱。
2、长期失眠会引发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老年性痴呆。
3、记忆力减退、头痛。失眠后往往导致白天精神不振、头昏脑胀、耳鸣、健忘、神经衰弱等。
4、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失眠往往导致白天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紧张易怒、与周围人群相处不融洽,抑郁、烦闷、严重的还会导致悲观厌世。
5、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产生抑郁、焦虑、精神紧张等情绪,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引起植物神经紊乱,严重者形成精神病、神经官能症等。
6、过早衰老,缩短寿命。机体抵抗力下降,降低身体素质,加速衰老,引发多种疾病,缩短人的寿命。
如何让孩子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
1、全家配合制造睡眠氛围
每天定好闹钟,到点就进行洗漱准备睡觉,父母也要进行相应的配合,降低说话声音,调节灯光,甚至陪孩子一同睡觉。
2、睡觉前1个小时不接触电子设备
在睡觉的1个小时前,不能让孩子接触电子设备,使用电子设备是影响人们进入深度睡眠的部分原因,因为电子产品的人工光源阻碍了人体释放深度睡眠所需的褪黑激素。
3、白天适当运动
在下午或傍晚,做30分钟至6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睡眠。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消耗剩余体力,还可产生一种叫做内啡肽的激素,该激素可以使人镇静、愉悦,有利于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