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官能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过度焦虑,生命难以承载之痛有效规避过 [复制链接]

1#

适度焦虑可令人集中精力解决问题,过度焦虑则会让人把当前关心的事无限放大,大到走进死胡同无暇顾及其它事,大到严重破坏身体健康,引发失眠、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甚至大到生命本身无法承载。

可是在当前竞争极为严峻的情况下,从孩子成长、读书、择校、就业,到年轻人的失恋,再到中年人婚姻破裂、失业,老年人生命逐渐流失……,那些我们无法掌控、无能为力的外部事件始终贯穿着我们的一生。如果不能正确面对,正确疏导自己,当焦虑的份量太重时,往往成为我们难以承受的生命之痛,更严重者甚至会毁了我们的生活。若要避免走入过度焦虑的困局,让自己活得尽量从容一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看待问题。

一、既全力解决问题,也坦然接受最坏的结果。

菲是个聪明能干的妈妈,原本可以幸福无忧的她,命运却赋予了她一场持久的战斗和考验——孩子出生后有自闭倾向,三岁仍然不会说话,于是菲的休息时间都尽量带着孩子走出家门,让孩子参加各类早教,让孩子去看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超乎众多人想象的无数次鼓励和尝试下,孩子终于开始说话,并慢慢与周围人交流,最终没有被送往特殊教育学校,成功在普通小学就读。

尽管孩子学习能力较弱,学得很吃力,但年轻小小的他阅历之丰富不是一般的孩子能赶上。他看过国内外无数美景,参加过若干次夏令营,出海划过帆船,趟过大山做过农村孩子的支教,参加过红十字会的救助……孩子成长得善良、勇敢、坚韧,纵是在学业上不太如意,但菲全心的付出,让她能够坦然面对孩子的下半生。她不用像众多的自闭症患者的母亲一样,对着孩子只能默默垂泪,菲只需静静等待孩子慢慢成长,慢慢学习,犹如静待花开。

人生在世,困厄之事常有。正确的态度是既要尽力解决好我们能解决的问题,也要坦然去接受有些事真不是努力能够克服。

面对困难,我们别选择去逃避。逃避只是怯懦之举,那些你回避的问题,你偷懒走的捷径最终都会以更加打脸的方式,更加焦灼紧急的状态重新回到你身边。

但若是全力以赴之后,仍有不好的结果,也要坦然地接受命运所赐予的不如意。如果始终不能接受生老病死赋予我们的磨难,不能接受爱恨情仇给我们的打击,只知道消极抱怨或是一味地跟生活较劲,势必生活在纠结与痛苦之中。

二、正视生活中的每个关键事件将我们的生活合理地切割,而不要把无法掌控的恶性事件当成生命的全部。

生活是由爱情、婚姻、子女、工作、身体等若干部分构成。当其中一部分遭遇了困境,并不代表我们的生活会全部沦陷,相反其他的部分是我们从逆境中爬起的支撑。可是如果一味地钻牛角尖,在焦虑的情绪下,缺失的部分容易被放大至无穷大,仿佛生活除此外,别无他物。

当发觉自己已经陷入极度焦虑的怪圈,已经持续地严重失眠,须察觉到自己的状态已非常态,得尽快让绷紧的神经松弛下来,有意识地让自己从一件无限放大的l困境里脱困而出:一是以旁人的眼光看待整件事,二是迅速脱离那个让你焦虑的环境,三是用其他的事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尽量在冷静之后再来思考这件事。若是任由自己陷入过度焦虑而不自知,便极有可能诱发严重的焦虑症。

三、降低自己非要完美的要求,接纳自己不是超人,凡事做到比以前更好就行。

多数人都是平凡人,当面临一个陌生的领域,一个完全不擅长的事,不要逼着自己一次就能做到最好。须知大多数的事都是熟能生巧,只要日日能有进步,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就足以令人心慰。

凤是个做事向来不服输的女人,但她有个短板就是在众人面前说话,一旦紧张便会口舌打结。有一次,她为了克服自己的短板去参加“TTT”培训师认证,尝试去做企业内训师。在面临考试——上台给大家作课件培训的前晚,她焦虑得难以入眠。如果整晚失眠,对第二天的考试无异于是最大的破坏力。于是她电话我,焦急地问我怎么办?

我告诉她,“有勇气去挑战自己的短板就是一次胜利,第一次上台只要能把事情说清楚就好,不必逼自己做得尽善完美。”

她听了我的话重重地吐了口气,“行,不着急了,良好就行。”

第二天早晨,她早早地醒来,默默地想好课件怎么一条一条地讲清楚,授课时她的注意力也集中在了陈述清楚那些框架和要点上,浑忘却了那些让自己不安的因素,忘却了一大堆打分的老师就在台下,最终她的授课表现得流利而精辟,顺利地通过了培训师认证考试。

那些令我们焦虑的第一次上台演讲、某一次极其重要的考试……都会将我们带入惶恐之中。只有把心态调节好,把注意力集中在事情本身,而不是一味想着我非要做到怎么样,或是如果没有做好会引发什么后果,我们才更容易取得较好的成果。

每一个人于宇宙而言,都极为渺小,因此也注定了一些结果不是自己所能够控制。但人的生命历程其实就是一场经历,无论顺境与逆境,我们都全力地奋斗过、拼搏过便足以。在我们已尽全力的情况下,别太为难自己,别让自己陷入过度焦虑。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放下,即是放过自己。

喜欢我的文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