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官能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总是想太多怎么办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www.niupixuanzl.net/m/
最近有人问我:该怎么戒掉“想太多”的毛病?Ta有个让自己很累的习惯:每次遇到一件事,ta总能联想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未来的人生等,但这些想法并不是实用,不能改善自己生活。甚至想到最后,总是觉得精疲力尽,或者惶恐焦虑。其实,ta并不是唯一有这个困扰的人。

当你发现自己忍不住想太多时,如果情况不是很严重,可以自我调节。

但情况严重的“想太多”,可能是强迫性神经症的一种表现。强迫性神经症的患者,想法会不受控制地反复出现在其脑中,社会功能、家庭关系都可能受到破坏。

如果是神经症,最好尽快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专家求助。如果还不到神经症的情况,则可以自行疏导。

那么,如何辨别自己是不是强迫性神经症呢?

根据心理诊断原则,符合以下三点,则暂时不需要接受专业治疗:

社会功能还没有受到很大影响,能够正常生活,虽然偶尔会感觉很痛苦;

强迫性思维也还没有泛化(也就是,只是需要做决定的时候才会陷入举棋不定的困境,其他时候并不会胡思乱想);

持续时间未超过1一个月。

如果,你尚未严重到一定要向专业人士,你具体该怎么做才能“自救”呢?

找到自己“胡思乱想”的原因

很多心理问题,只要找到了原因,可能不需再多做疏导,症状也能自动消失。这是因为,解释症状能够给人一种确定感和掌控感。

一般来说,一个人总是控制不住想太多,有以下7个原因:

(1)童年生长环境恶劣

大多数容易想太多的人,往往成长于一个比较恶劣的环境。因为,只有那样才能够生存下来。

比如,父母喜怒无常,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就会打你骂你,为了让自己免于伤害,不得不时刻吊着一颗心。

(2)害怕失控

无助感是人类最难以忍受的一种情绪,我们都特别害怕失控,因为这往往意味着死亡威胁。

而思考却能够给人一种虚幻的控制感,我们在脑海中不断地回想各种可能性,不断地谈乱各种想法,好像事情真的能够以我们意志为转移似的。然而,这只是一种幻觉。

(3)害怕不确定感

我们总是希望事情有一个确定的结果,哪怕是面对未知,以至于我们无法面对一切未知性。

想太多就是对未知的否定,因为只要不做决定,那一切就都还是确定的,哪怕现状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4)完美主义倾向

完美主义是一种感觉,往往并不执着于完美事实,而是追求完美感觉。

因为他们总是感觉还差一点点。为了逃避不够完美带来的挫败感,所以害怕做决定。

(5)能够从中获得好处

有些人想很多,是因为能够从中获得好处。

比如,这让他显得很有想法、很有同理心等等。

或者,因为可以因此获得别人的额外关心。

(6)过度解读

在工作中,考虑周到有助于事情被更好地完成,出于习惯,在生活中也忍不住多想。思考是一个好习惯,然而有时候想太多反而不好,只会让人裹足不前,无法放松去体验人生的丰富性。

比如,谈恋爱的时候,想太多就无法投入,还可能把自己弄得心力交瘁。

(7)害怕冲突

害怕冲突的人也容易想太多,而且会尽量避免做决定。

这一般是因为平时缺少处理冲突的练习,以至于没什么信心。然而,越是不去练习,就越不懂得如何处理冲突,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中。

不要指责自己胡思乱想

“过度思考”最烦人的一点就是无从控制。那么,不如干脆放弃控制的念头,因为你越是控制可能是雪上加霜。

本来,你只需要在多个选择中作出决断就行了,结果还得费心思在多想和不多想之间做决断。

一个人的抗压能力和体力一样有个极限,所以当你陷入多重选择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将选择砍少,从而将压力分化,避免让自己陷入太多选择的境地。

也就是说,当你又开始忍不住胡思乱想,并因此感觉很痛苦的时候。

请不要指责自己又开始胡思乱想了,毕竟在这样一个信息泛滥的年代,很多人都有选择困难症。你之所以会举棋不定,并不一定意味着你是个没有决断力的人,相反恰恰说明你是个认真的人,不随波逐流。

当然,总是要作出选择的,只是当你对各个选项都没有足够认识的时候,真的很难决定。

因此,我们要学会将复杂的问题分解。

如果很难静下心来,那么请感受一下自己的身体,看看哪一处肌肉最紧张。

接下来,轻轻闭上眼睛,用意念去控制它放松下来。

当你放松下来的时候,问一问自己:如果选错了,会有什么后果?这种后果为什么让我如此恐惧呢?

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思考本身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尤其当我们面对着未知的事物。

可是,未知真的都是洪水猛兽吗?

并不是,因此才要试着客观分析可能的后果。如果在自己可承受范围内,不如放手一试。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预知所有结果,但这就是人生常态,充满着不确定感。

试着去接纳人生的无常,也就能够从容接受各种可能性,不至于为了未知的危机而惶惶不可终日。

用行动去改变思维。

根据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行为和认知是互相影响的。

一般来说,当我们想要改变某种行为时,通常需要先改变观念,然而有时候放下分析,专注于改变行动也不无不可。

一心想着将自己的纷乱的思绪理清楚,不如干脆不去管。当然,习惯了思考的人,要让大脑停下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若是任由思维不停运转,会给人带来持续压力。

慢性压力会导致一系列行为问题,比如睡眠障碍、暴饮暴食、办事拖延,甚至降低你好好照顾自己的意愿,导致压力一步步地转化成了抑郁。

所以,给自己的思维松下绑吧,按下暂停键。

这样做还有一个原因,是大脑中存在一个复杂而高度整合的网络,只有当我们“什么都不做”的时候才会被激活,这被称为“默认模式网络”(DMN)。

脑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大脑的能量,高达70%左右,用于维持DMN运作。它总在大脑没有执行有意识活动时,自动运作。

也就是说,过度思考的结果是导致我们的思维整合能力越来越差,所以越来越无法作出选择。

此外,我们可以试试森田疗法和正念冥想。

森田疗法是一种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理治疗方法。它不提倡重视当前现实生活,不追溯过去,通过现实生活去获得体验性认识,顺应情绪的自然变化,努力按照目标去行动。

森田疗法的核心训练是躺着和做体力活。

找一个时间,静静地躺着,不说话,不玩手机,任由思绪流淌,除吃饭、洗漱、大小便外,保证绝对卧床。

刚开始,肯定会感觉无聊、苦闷、寂寞,总想要找事做或找人说话,但是渐渐地就能够更加专注于自身。

同时,适当的体力劳动对很多心理问题的治疗和康复都有效,当我们专注于体力劳动时,思绪往往会自动暂停。

比如做手工、跑步、练瑜伽、做家务、唱歌的时候。

而且,神经科学已经证明,运动时人体产生的多巴胺也有助于提升大脑控制能力。

森田疗法或正念冥想比较好操作,坚持一个星期,一定会有所改善。

如果自我觉察能力比较强,可以对照着各种原因分析一下自己强迫性思维背后的恐惧感,只要克服了恐惧,就能重新找到思维的控制权,变成一个更有决断力的人。

-THEEND-·作者:非也,二级心理咨询师,英语文学译者,自由撰稿人。·壹点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