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官能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读我们好不容易,我们身不由己上 [复制链接]

1#

回顾00年书影音列表时惭愧地意识到,虽然基本上一整年都困在了家里,但并没有因此多读些什么,年初立的书单flag甚至连一半也没有完成......最近我的Kindl屏幕也突然坏了,接电脑也无法读取硬盘了,是突如其来的告别,也可能是早有预示的必然。

Kindl最后一本在读的书是《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ThNuroticPrsonalityofOurTim),出版于上个世纪。说实话我也不记得翻开这本书的契机是什么了,只是当作者提到焦虑作为神经症的基本元素时,我隐约觉得自己似乎在这本书里寻找一些共同点聊以慰藉,也或许如KarnHorny在第13章所言:

...神经症病人蒙蔽自己,不使自己意识到有必要改变自己的另一种方式,是把自己现有的问题理智化(intllctualiz)。那些喜欢这种做法的病人,从获得心理学知识,包括获得与自己有关的心理学知识中,得到了极大的理智上的满足,但他们却就此止步,停滞不前。这样,这种理智化的态度就被他们用来作为一种保护手段,以避免从情感上体验到任何东西,从而避免了使自己真正地意识到有必要改变自己。他们的这种态度,就好像是一边注视着自己,一边说道:瞧,这多么有趣!

我之前没怎么接触过精神分析学,对于它的刻板印象自然来自于Floyd,那种自圆其说的理论总让我下意识地反感,不过本书作者在书写过程中也对Floyd的不少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批驳,非常值得一看。虽然Horny有些言论,比如对于女性的判断还是较为刻板,但考虑到作者所生活的年代(逝于)总体来说还可以理解。

阅读的时候感觉Horny更加强调文化环境,以及时代的发展变化对人的影响,或者说对于“正常人”定义的影响,再从中理解神经症的起因,核心要素,结构,神经症患者内心的矛盾冲突和文化环境的关系。换句话说,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加入了社会学的元素。

正如《像我们一样疯狂》里分享的几个案例里体现的,心理疾病的话语体系,定义方式,和培训方法掌握在谁的手里?放下傲慢和同质化趋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