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生理学家认为,青少年心理的不平衡性,他们所特有的心境急剧更替以及从兴奋到抑郁和从抑郁到兴奋的过渡,都是和青春期一般兴奋的增强及各种条件抑制的减弱相联系的。
保加利亚心理学家皮罗夫等人研究了从5岁到17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他们发现,神经活动的最兴奋型多见于5岁儿童。
随着年龄渐长,兴奋型的百分比下降,平衡型的百分比增加。在青春期(女孩11-13岁,男孩13-15岁)兴奋型重新增多,在青春期结束后再次减少。
然而这种年龄横断面法的研究方法还有不足之处,它没有彻底解决年龄特点与体质特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情绪紧张的生理根源在女人身上表现得比较明显,她们的抑郁、兴奋性、恐惧和自尊心降低,都是与月经期的某个时期密切地联系着的,随后便是情绪高涨。
Ch.B.比勒已经注意到了少年女子在月经开始之前的一些苦恼,显然,在这种场合下这些苦恼所反映的是生物规律。
虽然男孩在青春期也感到困难,但目前还没有发现他们的心理与生理之间的严格的依存关系。
苏联心理学家雅科布松(Jacobson)发现,无论对成年人还是对同龄人的抗拒性反应的高峰都是发生在十二岁半到十三岁半这个期间,这与比勒的资料正相符合。
实际上,世界上所有心理学家都一致公认12-14岁是情绪发展的最困难时期。
但是情绪紧张、恐惧和消极情绪的高峰并不一定和一般情绪易动性(情绪感受性)的最高度正相符合。
此外,不能只用内分泌方面的变化来解释少年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姑且不谈青年),因为它们也决定于社会因素和教育水平。
同时,个性类型差异也往往比年龄差异占优势,成熟中的心理困难、抱负水平与“自我”形象的矛盾常常导致这样的结果。
并且会作为少年典型的情绪紧张贯穿整个青年时代。
根据一系列心理测验来看,少年和青年心理健康的常模与成年人的常模截然不同。
例如,为了更具普遍意义的进行心理诊断,研究采用是明尼达的个性测验,研究了15,名14-15岁的美国少年(在苏联也曾举行这种测验)。
结果证明,根据“心理病态”、“精神分裂症”和“轻躁狂”三个量表的评定,完全正常的少年的指标比成年人高。
这就是说,成年人的情绪反应带有疾病的症状,而少年在统计上则是正常的。
投射测验[罗沙赫墨迹测验(Rorschachtest)和主题统觉测验]证明:12岁到16岁少年的恐惧水平提高了。
其中形态不全恐怖(For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