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官能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如果被困难打败,原因可能是你选择了放弃
TUhjnbcbe - 2023/9/11 21:12:00

没经历过战争的我们很难想象弗兰克尔讲述的二战时期犹太人所经历的苦难。

作为犹太人的弗兰克尔曾在维也纳大学诊所担任精神病专家,他曾成立了医院—医院,并在那里担任神经官能症科的主任。

二战最初几年,弗兰克尔所从事的事业保护了他和自己的家庭免遭驱逐,医院被关闭,虽然他被通知可以申领一个美国签证,但他不忍心独自一人逃离,留下父母在家受难,结果他们全家都被送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

在那里,弗兰克尔亲身经历了集中营的残酷生活,人们就像牲口一样被奴役,遭受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虐待,在艰苦的环境下,金钱和名利都失去了意义,活下来就是最大的希望。

很多集中营里的人都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放弃了生的希望,但仍有很多人像弗兰克尔一样坚守着求生的信念。虽然未来看似渺茫,但他们不会放弃希望。

想念妻子和怀念家乡和亲人都给了弗兰克尔继续活下去的念想。因为进入集中营以前他是医生,后来他甚至主动承担起照顾伤寒病人的工作,还用自己的心理学理论给周围的人鼓励和进行心理调适。

弗兰克尔他们经历层层磨难后终于得到解放,后来经过统计,当时有万人死于奥斯维辛集中营。而如同弗兰克尔一样幸存下来的人可谓少之又少。

如果说之前集中营的一小部分人在弗兰克尔给予的心理调适下终于找寻到生命的意义,就是为了亲人、爱人或者未完成的事业而活下去。

但当自由真正到来的那一天,他们很多人反而无所适从,当他们终于回到自己的家乡时,推开门却没有见到自己想见的人,弗兰克尔也一样,他心心想念的妻子、父母和弟弟都死在了集中营,只有他和妹妹得以幸存。

弗兰克尔并没有选择离开另他伤心的奥地利,而是留下来致力于意义疗法的研究,也才有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诞生。

01

经历是本书,就看身临其境的人们如何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作者弗兰克尔把自己在奥斯威辛集中营中的痛苦经历当作心理学研究的有趣对象,最终成就了他创立了著名的意义疗法。

弗兰克尔认为他创造的意义疗法不同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疗法,属于心理学的另一个流派。

因为心理分析疗法侧重于内省和追溯过去,而意义疗法则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将来应当完成的意义、存在的意义以及对这种意义的追求。

意义疗法认为: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正是人最主要的动力。

现实中很多选择自杀的人都是因为无法找到生命的意义,从而失去活下去的动力。

作者在给一个像他一样从集中营走出来的人进行心理治疗时得知,这个人之所以想自杀是因为他妻子先于他去世了,所以他找不到继续活下去的意义。

为了帮他重新找到生命的意义,作者这样对他说:你设想一下如果你的妻子先于你去世,她能忍受失去你的痛苦吗?这个人通过反思终于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就是让妻子免于遭受像自己这样难以承受的思念折磨,他反倒释然了,决定好好活下去。

02

很多人生活在世上却感觉无所世事,弄不清自己想做什么,甚至失去活下去的动力,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弗兰克尔所说的存在之虚无,根源是无法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具体表现为要么随大流,去做别人所做的事,要么活得没有自我,做别人希望他做的事。

就像很多被父母从小宠大的孩子,因为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唯父母命是从,按照父母的期待读书、择业、结婚,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究竟为谁而活。

弗兰克尔发明的意义疗法的目标就是引导大家担负起人生每一个阶段应负担的责任,明确自己为什么负责、对什么负责和对谁负责,从而找回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和奋斗。

书中指出:实现生命意义的方法有三个,即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可以依次简化为:取得成就或成功、热爱自然或爱他人、积极忍受苦难。

尤其是面对那些不可避免的苦难,采取态度的差别将对能否忍受苦难并找到存在的意义产生不同的影响。

那些像作者一样能够在经历奥斯维辛集中营非人般的生活后幸存下来的人都是积极面对苦难并找到自己的使命和存在意义的人。

03

现实中有的人越得不到什么越过度渴望什么,比如喜欢上一个明知不会喜欢自己的人,然后穷追不舍,最终依然无法得到,还从来不知道总结自己恋爱失败的原因,下一次依然会喜欢类似上次放弃自己的人。

这样的人正是缺乏自我审视能力的表现,只知道以自己的喜恶为中心,并不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不按照对方要求达到的标准调整自己,长此以往,可能一辈子也无法摆脱单身。

还有的人经常失眠,每天睡觉之前都很惶恐,担心自己无法正常入睡,有的人甚至通过数绵羊等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自己进入睡眠状态,但往往越是害怕,越难以入睡。针对上述问题,书中指出可以运用意义疗法中的“矛盾意向法”来解决,只要我们不过分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果被困难打败,原因可能是你选择了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