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想要摘掉“精神病”这个帽子,务必抓2个关键点。
来找我的人,很多人开口就说自己有精神病。
为什么要甘心戴上精神病的帽子?在几十年前,抑郁症这个名词还鲜为人知,然而现在,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神经官能症等名词开始悄然流行。仿佛是一夜之间,抑郁症的影子迅速扩散。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抑郁症的分类也愈发细致,出现了老年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产后抑郁症、躁狂型抑郁症等多种类型。这仿佛是一个不断膨胀的疾病王国,让人不禁感叹人类心灵的脆弱。
如今,抑郁症的诊断范围越来越广,患病人群也日趋年轻化。它已经不再是某个特定群体的专利,而是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见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禁要问:是抑郁症本身在蔓延,还是我们的心灵在呼唤关爱与理解?
如何甩掉这顶帽子?面对抑郁症,有人单纯地以为只需放宽心态即可。然而,许多“抑郁症”并非单纯的心情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身体状况。对于那些身体严重失衡的人来说,他们根本无力调整心态。
简单地对抑郁症患者说“你要想开点”,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我们不必为了不让家人失望而强迫自己好转,即使暂时仍处于抑郁状态也无需担心。这就像失眠的人不应强迫自己入睡,否则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我们不应逼迫自己努力走出抑郁,而应顺其自然地恢复。
身体失常的抑郁症,改善身体是根本。抑郁症的典型症状,很多只是人体失衡的一些症状。比如身体各部位莫名的疼痛,比如食欲下降甚至吃不下东西,比如心烦意乱,比如失眠,比如懒言不喜动,比如兴趣欲望低落,比如觉得自己无价值等等。
在中医的世界里,“痰”被视为一种潜在的病邪,它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类。而抑郁症患者,他们仿佛被无形之痰所困,痰气上升,迷惑心窍,导致心神不宁。
这类患者通常表现出阳气不足的症状,而痰作为一种阴邪,往往会更加旺盛。若长时间置之不理,痰邪会逐渐堵塞心窍,从而引发一系列神志上的问题,如抑郁症等。
之前遇到一位患者,男,23岁
他的症状就是痰多、吃饭也没什么胃口、情绪抑郁、紧张害怕,偶尔会流口水,自言自语症状一到晚上还会加重。
刻诊:见患者脉象弦滑,苔白腻,舌质淡面色黄。
辨证:肝郁生痰,痰迷心窍。
治则:行气消痰。
按照这个思路给患者开方(中医讲究一人一方,每人体质不同,方药不同)
二诊:服药半月余,精神有好转,可以简单的与人交流,流口水现象变少,晚上情况还是会严重一些。守方继续服用
三诊:继续服用一月后。症状大有好转,流口水现象基本没有,精神面貌大为改变,整个人精神焕发。调方巩固治疗。半年后回访,未在复发。
抑郁症,需要身心共治困扰抑郁症患者的,有时不只是情志本身,更是各种身体症状。身心是一体的。情志与身体互相影响,循环不止。
就像食物过量,脾胃无法消化,就会形成积食食积一样,人的情绪如果无法得到足够的能量去调节,也会郁积于心。仅仅针对心理治疗,而忽视身体的需求,往往是难以奏效的。
配合中医的适宜方法,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就不必过度忧虑。一旦身体恢复如常,那些令人恐惧的抑郁症和更严重的精神症状,也将会随之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