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官能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口淡嗳气不思饮食干呕,这些湿气现象
TUhjnbcbe - 2025/1/19 17:24:00

胃病,可以说,种类非常的繁多。接下来就来说说胃病的一些常见症候表现,也是需要着重提及的部分:

症状一:舌苔上有一层白白厚厚的东西。

症状二:感觉肚子时常发胀、胀痛。

症状三:大便较为稀薄、排便不成形,还可能每天要去好几趟厕所。

症状四:口淡、嘴里没味儿,不思饮食,时常打嗝反酸水。

症状五:经常有恶心感、干呕。

症状六:肢体较为肥胖、全身倦怠乏力,身体有沉重感。

可以说,上述的这些症状,并不是现代人专有。它基本从古至今都存在着。而这就是“寒湿困脾、中阳不振”。

是如何看出的?

1、我们的脾,开窍于口。要是脾中有湿,就很可能体现在我们的嘴里,就比如说舌苔白厚。

2、要是脾胃被湿浊所困阻,就会导致气机不畅。于是,我们就会腹胀。

3、脾有湿,下趋于肠道。于是就会频繁排便、且排便质地稀薄。

4、而脾胃又互为表里。要是脾气失运,就会反过来影响胃的受纳和通降之性。所以,表现在口中的就是口淡、嗳气、不思饮食、干呕。

5、脾主四肢和一身的肌肉。若是脾阳不足,那么我们就会全身倦怠乏力,肢体沉重。

而上述症候,在现代医学看来,可能就是慢性胃炎,或是胃下垂,或是胃肠神经官能症,或是胃无力,或是消化道机能紊乱,抑或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

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些湿气是怎么出现的?

个人看来,主要在于:

①饥饱不均;

②饮食不节;

③过食肥甘厚味;

④喜食生冷凉食;

我们的脾,喜燥恶湿。要是因为上述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的影响,就极容易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减弱,从而湿邪内聚。

要如何应对?

我们先来看看,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在《我说参同契》第54讲的内容:

道家也有很多的方法,但属于旁门,不过旁门也是门,有时候你们也可以用。大约二十几年前,日本人发明的温灸器,放在肚脐上,暖暖的,可以治肠胃病。这是日本人把中国道家的老方法拿出来卖钱,这个在道家叫作灸脐法。其实用不着那个,我教你们,年纪大的朋友都可以用,比较保险。

用桂圆肉一颗(新鲜的叫龙眼,干的叫桂圆、花椒六七颗,加上那个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就行了。你不要小看我们的肚脐,肚脐是会吸收的!

肚脐有个孔,我们在娘胎里头的饮食、呼吸都靠这个肚脐连到妈妈。所以把这个药放在肚脐,用橡皮贴把它封住去睡觉,比那个温灸器还要好。胃病也好,各种病都好,老年人的身体绝对保健康,身体需要就吸进去了,不需要的它不吸。这样就会水火交感了,继续二三天后,早晨起来嘴也不苦啦,口也不干啦,肠胃病都会好了。

这个是真的秘方,你们也可以替人家治病,不过不要收钱,我公开讲的你们去卖钱,那不太好啊!这个水火交感,火在下,就是元气在下,水在上,也就是清凉的在上。所以老年人口水多,脚底心还发暖,冬天脚都不怕冷的,一定长寿。

当然,若是在使用时,要是体质平和或是寒性,用了可能会出现上火的症状,这个时候,可以在双脚的涌泉穴一起贴上,引火下行,同时排寒湿。

对症的朋友,可以试试看↓↓

看完现代人的方法,我们再来看看古先贤是如何应对的?

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则记载了一个叫作“平胃散”的方子。

组方为: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研为细末,搅拌均匀。再用生姜、干枣煎汤送服。

这么简单的四味药能干啥?

主要是解决湿滞中焦、脾阳受损,根源问题的。

此外,别小看这么小小的四味药,它对后世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就比如说,现如今的参苓平胃散,香砂平胃散,对金饮子,加减平胃散,神术平胃散,香连平胃散等,基本都是在《平胃散》的基础上加减而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口淡嗳气不思饮食干呕,这些湿气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