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内分泌科二病区、神经外科二病区合作运用岩下窦取血(IPSS)技术联合去氨加压素(DDAVP)刺激试验,成功确诊一名库欣病患者。
患者李某,男性,41岁,因“精神异常、糖尿病、高血压”而四处求医。年1月5日,患者入住到医院内分泌科二病区,当时患者出现低钾血症(1.91mmol/l),合并多发性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右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双肾结石等疾病。经激素定性检查,确定为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
但是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肾上腺CT和垂体MRI检查均不能明确病变定位。既往这种情况下,多数患者转往北京进一步定位后手术治疗。但疫情下,患者外转和外请专家短期内都不能完成,而患者及家属经多年的反复入院就医身心疲惫,患者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为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在医院内分泌学科带头人尹福在院长的大力支持下,内分泌科二病区主任刘博伟、神经外科二病区主任赵建华两个病区的团队决定,联合为患者实施双侧岩下窦静脉取血技术,联合去氨加压素(DDAVP)刺激试验,以明确病变定位。
1月28日上午,经过反复沟通、讨论诊治细节后,在医院麻醉科、介入室、检验科的配合下,神经外科二病区副主任吴磊成功为患者实施了岩下窦取血(IPSS)手术。取血全过程严格做到左右岩下窦及外周同步采血、检测标本规范保存、快速送检,高浓度稀释后监测,通过比较左右侧岩下窦静脉血ACTH的水平,判断出优势分泌侧,最终对患者的病灶进行精准定位,明确是垂体来源的库欣病。
岩下窦取血(IPSS)技术联合去氨加压素(DDAVP)刺激试验填补了秦皇岛市此项技术的空白。据悉,此项技术目前仅在国内医院开展。
2月2日上午,由神经外科二病区韩莹医生主刀为患者切除占位病灶,困扰他多年的健康问题终于被解决。据文献报道,库欣病属于少见病,年百万人群发病为2-3例。岩下窦取血诊断库欣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和%,可以作为和异位ACTH综合征鉴别诊断的金标准。
医院内分泌科是河北省医学临床重点专科单位,近10年来,学科在常见病、罕见病的诊治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双侧岩下窦静脉采血技术的成功标志着我院内分泌科对于库欣病诊疗手段的突破性进展,也标志着秦皇岛地区内分泌腺体病MDT合作模式的良好发展,为更多的库欣综合征患者带来了福音。
库欣综合征(Cushingssyndrome,CS),又称皮质醇过多综合征,是一种因肾上腺分泌过多皮质醇激素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包括满月脸,向心性肥胖,紫纹,多血质外貌,高血压,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糖尿病等。库欣病是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的最常见类型,约占库欣综合征的70%左右,垂体ACTH腺瘤是引起库欣病的病因,其中微腺瘤(直径10mm)约占80%。(通讯员赵锦程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