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处不在的焦虑
人生在世,悲喜无常。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对于不同的人和事,我们也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当我们遇到一些非常棘手的问题的时候,就不知不觉地会产生一点焦虑。
于丽是一名职场新人,刚进入公司那一阵子她每天都特别紧张。
在学校里,于丽大大咧咧,健康又阳光。
但是在公司里却表现得很害羞含蓄,平常连和同事交流的勇气也没有。
领导吩咐下一件事来,她也是紧张兮兮的完成,经常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于丽每天回到家里都会闷闷不乐,甚至向父母大发脾气,父母看到于丽前后判若两人,还以为她在公司里被人欺负了,于是劝她离职。
但是于丽却不肯,说没有人欺负她,只是她每天都很紧张焦虑,担心同事和领导对她有意见。
于丽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过度焦虑,所谓的过度焦虑便是对外界事物反应敏感、表现出与实际境遇无关的过分忧虑和烦恼。
通常一个缺乏自信的人,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就会表现出这种焦虑。
于丽是刚踏入社会的职场新人,对于公司的氛围还没有完全融入,所以会表现得与职场格格不入,甚至对未来充满着忧虑和担心的情况。
其实,过度焦虑不仅是一种心理现象,它往往也伴随着一些生理反应。
比如心跳加速、面红耳赤、冷汗直冒以及植物神经混乱等情况。
一旦焦虑累积过多,还容易引起焦虑症。
其实,焦虑不仅仅体现在职场方面,也会体现在亲子关系、恋爱以及社交当中。
在亲子关系中,这种焦虑十分普遍。
身为人母,肯定明白做母亲对孩子的焦虑。
从怀上孩子的那一刻开始,母亲的焦虑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宝宝还怀在肚子里的时候,母亲就担心生下来的孩子是不是健康的,孩子会不会夭折,自己在分娩的时候会不会出问题等等。
好不容易把孩子生下来,母亲又会担心孩子能不能顺利长大,孩子的父亲和婆婆能否对他好,等等。
等到孩子长大后,母亲又会操心孩子的学业、工作、婚姻等等。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做母亲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她们往往会把事情往最坏的方面想,这样一来,就会陷入过度焦虑的心理怪圈。
在极度焦虑的情况下,母亲容易茶饭不思、整夜失眠、做噩梦。
有人甚至还会出现一些腹泻、恶心、心慌心悸等症状,这些症状都会对患者的身心带来巨大影响。
焦虑无处不在,也总是在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身心。
二、人为什么会产生焦虑?
许多人会问这个问题,他们将焦虑视为洪水猛兽。
他们不知道的确是,焦虑自从人们诞生开始就一直存在。
在远古时期,对于危险、未知的恐惧、紧张、害怕、妄想,保护着人们活了下来。
进入人类文明时期,对于生活的焦虑让一部分人开始学会劳动,通过劳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封建时期,对于国家、民族的焦虑让一部分人勇于求知,救国救民。
进入近代和现代,焦虑也成为人们改善自身,改变社会的一种动力和希望。
可见,焦虑不仅有负面作用,也有正面和积极的意义。
所以,请别再视焦虑为洪水猛兽。
既然焦虑也有正面和积极的作用,那么焦虑又是如何影响着人类的身心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焦虑水平和任务完成呈“倒U型曲线”。
也就是说,一定的焦虑可以促使任务迅速完成,但是过高或过低的焦虑都不利于任务的完成。
这个概念用在学习和工作上十分适合。
当我们对工作上的某项任务有所顾虑的时候,就会产生焦虑。
而一定程度的焦虑会让我们认真对待这项任务:严于律己,不吊儿郎当。
但是,过度地焦虑却会让自己紧张害怕、精神和意志力都不再集中。
打个比方,小明一直是个学习成绩很好的男生,但是在高考前却因为父母望眼欲穿的期盼让其倍感压力。
所以,小明在高考的时候手心冒汗,浑身发冷,没有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本该考上二本的他只考取了一个专科。
这就是生活中焦虑的负面影响,焦虑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人类对某件事情的过度担心、恐惧和害怕。
因为担心某种问题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而尽力去规避风险,反而让自己的集中力和身体机能下降的一种表现。
在心理学领域,这种表现本就属于强迫的一种,越想做好某件事,反而做得越差。
三、焦虑的分类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对人类的焦虑进行过研究,他将焦虑分为三类:
1、现实中的焦虑
2、神经症的焦虑
3、道德性的焦虑
在这三者中,人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为现实中的某些事而焦虑。
比如对于生活的焦虑,前途的焦虑,父母养老的焦虑,子女赡养的焦虑等等。
而神经症上的焦虑往往是个人主观感觉上受到了巨大的威胁,这种焦虑状况与现实情景并不相符,只是我们主观的将事情想得更严重一些。
而道德性的焦虑主要来自于道德、法律以及自我理想。
比如对自身要求过高,如果自身行为不符合预期,就会对自我产生惩罚,也就是产生道德上的焦虑。
在这3种焦虑中,现实和道德性的焦虑都是在可控范围内,而神经症的焦虑就要往病态发展了。
如果这种焦虑长时间得不到舒缓,就容易引发焦虑症一类的精神疾病。
四、如何应对焦虑?
经历过重度焦虑的人,肯定对焦虑有着非常恐怖的印象。
焦虑来了后,我们会身体紧张、寝食难安,甚至整晚的失眠,都在为某件事情过度担忧。
时间久了,焦虑就会引发一系列的身体疾病,从而影响我们的健康。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无孔不入的焦虑呢?
1、尊重和接纳当下的情绪
对抗焦虑,许多人喜欢死撑,被焦虑弄得遍体鳞伤不说,反而越来越焦虑了。
前面我们也说过,焦虑并非洪水猛兽,它是一种人类与身俱来的自然现象。
所以,想要从根源上消除焦虑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尊重和接纳当下的情绪。
人们需要静下心来,对自己的焦虑进行觉察、理解和评估。
看看焦虑因何产生,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一旦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范围,就需要请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了。
2、用积极的方式去处理情绪
焦虑的本质就是一种负面情绪,许多人在产生焦虑的时候,喜欢乱发脾气。
这种方式往往比较激烈,而且容易伤人。
其实,在我们焦虑的时候,完全可以采用“倾诉”的方式与亲密的人沟通。
开放式的沟通往往会让人豁然开朗,许多情绪问题都可以解决。
3、通过调整的方式缓解焦虑
美国心理学家埃丽斯曾提出情绪ABC理论,同一件能够激发情绪的事,对于不同的人会带来不同的情绪反应,这是因为不同的人对于情绪的解读不同。
比如,在职场,领导对你说,下午来一下办公室,我们谈谈。
同样一件事,一部分乐观派的人可能认为领导这是要重用我,给我新的工作安排。
另一部分悲观派人则认为,这是我要被公司辞退的征兆。
其实,领导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工作交流,不同的人之所以会有不同的反应,是在于他们对这个行为不同的解读。
有些负面想法已经变得根深蒂固,需要有意识地纠正。
所谓的“灾难性的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类最坏的后果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纠正错误想法来调解自己焦虑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