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太阳是从东边升起而不是西边升起?
这个问题困扰了一位三十九岁的男士长达十几年,以至食不知味、卧不安眠。
这是强迫症的表现之一——强迫性穷思竭虑。
强迫症的人格特征不安全感不完美感不确定感做事一丝不苟、循规蹈矩、小心谨慎、追求完美大多数人会用强迫症来形容那些极端完美主义、爱挑剔、古怪甚至还挺有趣的人。如,每天吃饭,吃到最后总是会剩下一点,绝对不会吃完;喜欢所有的东西都要按顺序整齐地摆放等等。在所有的神经症中,强迫症是最痛苦的一种,求助愿望非常强。
病因
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症状
强迫观念、情绪和冲动强迫动作和行为
人们倾向于将强迫症看做是一种现代心神不宁症,实际上,据伦敦大学图书馆的资料显示,这种失调已经为人所知至少两千年了,强迫症只是对心智失调的现代称谓。
强迫症的两大表现以强迫观念为主强迫思维:
头脑中反复出现自己认为不好的、甚至是与自己的道德相违背的一些词句、想法。
强迫性对立思维,比如,看到黑色立即就想到白色。
强迫性穷思竭虑:对自然现象、正常生活中的事情发生的原因反复无效的思考,知道无意义,却不能自控。
强迫怀疑:对做过的事情反复检查,因怀疑继发了后面的强迫行为。
强迫情绪:明知有些情绪是不合理的,但欲罢不能。强迫冲动:是违背自己意愿的冲动,比如,站在桥上有想跳下去的冲动,虽然能控制自己回避或者不往下跳,但却难以控制这种冲动,通常强迫冲动不会付诸于行动。相对于重性精神疾病而言,神经症者的社会功能相对完好,但与正常人相比,社会功能是受影响的。以强迫行为为主强迫检查:如怀疑门窗没有关好,一般检查不会超过三遍,而强迫症者无法及时刹车,会反复检查,以减轻焦虑。强迫洗涤(洁癖):担心被细菌感染,会有反复洗涤行为,不仅严于律己,也会苛求身边人。
强迫计数(计数癖):不由自主地点数楼层、台阶、脚步、电线杆及大树等。
记得几年前,一位女士在寻求帮助时自诉,多年来,自己只要上楼,就必须数楼梯。有一次回家,已经数到四楼半了(家住五楼),遇到熟人时打了个招呼,却忘记数到了几,没办法,又重新下去,从一楼开始数。自己也明明知道每天上的楼梯是多少,但每次不认真数就很焦虑,以至于身心疲惫,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强迫性仪式动作:如,出门时一定要左脚先迈出家门、上班时必须在家门口绕上几十圈等程序化的仪式动作。
强迫症者不健康的思维习惯、思维观念及思维推理方式导致了强迫症状的产生。强迫观念是原发的,强迫行为是继发于这种观念。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等强迫症者是特定行为类型的上瘾(大多数学者认为),对变化反应度很低,长时间的拒绝变通,思维缺乏灵活性。
治疗的挑战在于强迫症有多种形态。通常认为强迫观念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而强迫行为以心理治疗为主。
实验证明,药物治疗强迫症的有效率约60%,一旦停药,常很快复发。而认知行为疗法,接受并依从者,有效率达90%。
强迫症的本质是自我强烈对抗的结果,它就像弹簧,你越摁弹的越高。
接纳强迫症的症状是治疗的起点也是终点。容忍、直面现实世界里的恐惧、焦虑情绪,试着不断地想着它、看着它,一步步递增体验,会让焦虑最终减弱。
据研究,大脑和心智之间的关系,都是单向的,始于大脑,止于心智,治疗要从心智着手,来影响大脑。
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于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所以,认知重建、心理应对是治疗的关键。
比如,一次失眠,就认定自己有睡眠问题,以至于每晚睡觉前,因担心睡眠不好而出现焦虑情绪,这就是以偏概全的认知偏差。
实践证明,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强迫症的一线心理治疗方法,可帮助来访者加深对强迫症的洞察和理解,增强其应对自身症状的能力,促进心理发展与心智的成长。
从年代开始,国际上第一批精神药物慢慢取代了之前的创伤式手术和植入式疗法,比如前脑叶白质切除术,但至今多数药物依然存在副作用,和已经被作废的外科手术无异。
中国有句古话,心病还需心药医。往期回顾神经症VOL1
恐惧症
你在惧怕什么,能告诉我吗
神经症VOL2
焦虑症
想出来的危险——焦虑症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