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申晨煜编辑:漫语心理
神经症是神经官能症的简称,也有人称为精神神经症,是一系列的精神障碍疾病的统称。常见的精神神经症有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等。主要是由于患者受到不良的社会因素、不健康的素质和人格特性等原因引起,会导致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受累心脏、肠胃等地方,危害患者的心身健康。
漫语心理诚邀精神卫生科主治医师——申晨煜博士,开设《关于神经症的那些事》专栏科普相关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往期回顾:
关于神经症的那些事1——焦虑、疑病、强迫
关于神经症的那些事2——焦虑、疑病、抑郁
关于神经症的那些事3——焦虑、疑病、冥想
关于神经症的那些事4——焦虑、疑病、家庭关系
关于神经症的那些事5——焦虑、家庭关系、对新型肺炎的疑病
一个来访者向我倾诉,每当她听到别人的称赞会非常不自在,认为自己受之有愧,而且往往将成功归咎于客观因素甚至是运气。而当她听到别人的评价时,尤其是负面评价,她会一股脑地认为对方是在否认自己的能力,因此变得更加消沉、不自信。
谈到原生家庭,来访者表示妈妈性格强势,不论是学习、生活,甚至感情,都要干预,妈妈的关(kong)爱(zhi)持续了她整个学生时代,大学毕业后,她结婚生子,顺利工作,母亲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干涉自己,但在她心中却形成了一套评价标准(超我),时时刻刻在监视着她的一言一行。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足够好的母亲(good-enoughmother),是指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要表现得足够好(good),为孩子遮风挡雨,帮助孩子建立足够的安全感。随着孩子的成长,母亲要逐渐学会放手,让孩子能够独自面对和解决一些事情,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同样重要的是,在孩子不需要的时候,适时退开(enough)。如果妈妈一直处于good模式,就可能出现强势的母亲和懦弱的孩子。
《美丽心灵》里数学家约翰纳什患有精神分裂症,他人生中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幻觉中,最开始的幻觉是大学里的室友,留校任教后出现的幻觉是一位特工,再后来又出现一个小女孩。
他常常对着空气说话、怒吼,周围人看到他的言行举止都难以理解,但所有的幻觉其实是他的内心投射,因为性格孤僻、固执,大学时期的纳什不愿跟其他人一样只是发表几篇论文,他沉迷于发现原创理论,这导致他难以合群,被同学嘲笑为呆子(nerd),所以他需要幻想出一个室友来认可他。工作后虽然解决了五角大楼的难题,但大多数时间他还是最普通的存在,幻觉中出现的特工对他委以重任,让他感到国家需要他,他是很重要的角色。而小女孩的出现是为了弥补纳什所缺乏的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但在某一个瞬间,纳什发现多年来,小女孩并未长大,因此也分辨出这一切都是幻觉。此后他的人生里,这三个角色依旧存在,只不过纳什可以做到接纳,与他们和平共处。
彼得·德鲁克在自传体小说《旁观者》写到“你要学会与问题共同生活,而不是去解决问题。等你到我这个年纪的时候,你的身体就会到处都是问题,如果你不想被问题所扰的话,那你就得躺在棺材里了。”
《美丽心灵》“东北小伙坐高铁误入武汉,医院搞卫生日赚”,这条新闻上过热搜。
工作中我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神经症患者,他们或焦虑、或强迫、或疑病,面对生活不是怨天尤人就是自怨自艾,他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痛苦之中,深陷其中,在遇到生活中的挑战后,选择回避,不敢一战。但结果就是病情愈发严重。
这小伙的操作可以说给众多神经症患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正面案例,从报道中可以看到,他有纠结,甚至自我怀疑,过程中也经历了重重困难。他起初的想法仅仅是为了不在武汉流落街头,医院当志愿者帮助别人。不仅没有让自己陷入困境(日赚),还因此喜提热搜(当然这并非他本意),他硬生生把悲剧变成了喜剧。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东北小伙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
很多人尝试了各种方法,还是无法改善失眠,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他们想控制自己达到期待中的样子,比如“想睡着就能睡着”,但常常适得其反,这会造成深深的无力感,他们往往把这种“失控”与“没能力”或“挫败感”联系起来,这个部分难以接受,可越是失控,他们就越想要控制自己,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人们为何会把“失控”跟“挫败感”划等号?这就要谈到原生家庭,一些失眠者常常在幼年时期未曾得到过父母“不计回报的爱”,父母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