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物
复
苏
百
病
生
春
chuntian
天
一
年
之
计
在
于
春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同时春天也是“百病生”的季节。失眠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季最为常见。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春天容易得的五大类疾病之一——失眠。
春季失眠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冬三月”(怎么好像没一个季节是精神的呢?)春天来了,阳光这么好,我们却在打哈欠。
01
春季失眠怎么办?
失眠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季最为常见。有研究表明,这是因为春天气候多变,影响人的情绪,容易干扰人体固有的生理功能,加之气压较低,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产生烦躁、抑郁、焦虑情绪,睡眠质量自然受到影响。如自身适应能力差,就容易诱发失眠。
02
如何判定自己是否失眠?
标准一:躺在床上超过30分钟没有睡着;
标准二:半夜老醒,醒来的次数超过两三回;
标准三:天还没亮就醒了,俗称早醒;
标准四:夜夜做噩梦,噩梦的情节如同电视连续剧一样。
若只是偶尔或短暂性睡不着觉或者睡得不好,但是第二天人精力很充沛,情绪很愉快,上班不出错,按照WHO的标准,这种情况不能诊断为失眠。如果出现了上述失眠症状,且连续两周以上有头晕胀痛、心慌心烦等症状,明显影响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时,就应求诊。
03
失眠患者服用膏方有何好处?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是指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病证。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多梦早醒,醒后难以再入睡;重者整夜不能入睡,辗转反侧。相当于西医的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身体疾病性失眠等疾病。可由于外感或内伤等病因,致使心、肝、脾、胃、肾等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心神不安而成。长期依赖安眠药不仅疗效逐渐减退,还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如果应用中医中药调理,春季坚持服用膏方,既可以增强体质,提高睡眠质量,又能调畅情绪,改善其他伴随症状,停药后不会产生戒断反应。
04
失眠患者如何辩证使用膏方?
中医认为失眠多因阴虚火旺、心肾失交,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胆气虚、神不守舍所致。本病病因有虚有实,但临症以虚者多见。膏方用药多从益气养血,健脾补肝,滋肾养阴着手,并适当加入安神定志之品。常见辨证分型有:
1、虚火扰心型
证见心烦失眠,心悸不安,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健忘,口干津少,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一般调补原则为滋阴降火,清心安神。常用药物如生地*、麦门冬、当归、*参、茯苓、五味子、远志、夜交藤、*连、白芍药、牛膝、灵磁石、阿胶等。
2、心脾两虚型
证见多梦易醒,不易入睡,心悸健忘,头晕目眩,面色少华,饮食无味,神疲肢倦,舌质淡,苔薄,脉细弱。一般调补原则为补益心脾,养心安神。常用药物如*参、*芪、白术、当归、丹参、远志、茯苓神、白芍药、五昧子、酸枣仁、柏子仁、木香、煅牡蛎、煅龙骨、阿胶等。
3、心胆气虚型
证见失眠多梦,入睡后易于惊醒,遇事善惊,胆怯心悸,气短倦怠,舌淡,脉弦细。一般调补原则为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常用药物如*参、茯苓、茯神、石菖蒲、炙远志、炙甘草丹参、竹茹、生龙齿、生牡蛎、酸枣仁、知母、阿胶等。
4、脾虚痰扰型
证见失眠头重,痰多胸闷,恶食暖气,形体肥胖,体倦身困,大便稀薄,舌胖边有齿印,苔腻脉滑。一般调补原则为健脾益气,化痰祛湿。常用药物如*参、炙*芪、白术、茯苓、茯神、怀山药、白扁豆、陈皮、半夏、苍术、竹茹、石菖蒲、远志、生南星、鹿角胶等。
辩证治疗
1、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及更年期综合症。
2.心脑血管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脑梗等。
3.肠胃病: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黏膜白斑、胃溃疡、食道返流性胃炎、结肠炎、结肠溃疡等。
4.妇科病:月经不调、不孕症、多囊卵巢及慢性炎症、气血不足等。
5.皮肤病:荨麻疹、湿疹、痤疮等。
6.颈肩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退行性关节炎等。
太原店(亲贤北街店)
每周三、周四、周五全天,周六上午出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