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根据焦虑产生的根源可分为: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真实焦虑即现实性焦虑,一种最自然和最合理的事情,是对于外部危险或意料中的知觉与反应,与逃避反射相结合,可看作自我保存本能表现。譬如,原始时期人们对雷电、日月食等自然现象害怕,甚至有民族害怕女性月经,而随着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加深,能预测天象,自然不再害怕雷电、日月食等现象了。所以现实性焦虑与我们的认识能力、掌控感有关,越是未知、越是失控的事物越容易产生焦虑。神经性焦虑是一种意识不到的焦虑,造成焦虑的威胁或冲突来自本能冲动。道德性焦虑其危险主要来源于超我(遵循社会准则、社会规范),个体体验为耻辱感和罪恶感。
02
根据焦虑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一是广泛性焦虑障碍;二是急性焦虑发作,也称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指缓慢或亚急性起病的焦虑,病程迁延,症状轻重常有波动。急性焦虑发作指短暂的、突发性的、强烈的焦虑反应,急性发作时,病人常有强烈的恐怖,一种死亡迫在眉睫的感受。
03
根据体验适合性可为分:正常焦虑和神经症焦虑。所谓正常焦虑,指的是对焦虑的体验做出适当的反应。由于人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或挫折,因而焦虑的产生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这种由于特定事件而引发的,时间较短、对象明确的焦虑即为正常焦虑。这种焦虑在更大意义上是个体的存在受到威胁的指示灯,同时这种威胁不足以毁灭个体的存在。面对这种焦虑时,我们应该直视他及其背后的威胁,坦然处之,将注意力集中在过好当下的生活以及威胁的处理。正确的态度是勇敢地面对焦虑、采用建设性的方式消除焦虑,而不是消极地避免焦虑。第二种焦虑是神经症焦虑,也称病态的焦虑。神经症焦虑是指行为与威胁不均衡,个体对客观威胁做出不适当的反应。面对威胁时,个体不能正视,而试图回避、逃跑,保护脆弱的自我免受焦虑冲击。同时,神经症焦虑反应了个体以变态的行为方式对付焦虑。例如,采用压抑、禁止等防御手段,消极地躲避焦虑,这种做法的最终结果是损害个人的存在,阻碍个人心理的正常发展。针对神经症焦虑,罗洛·梅认为关键是要帮助焦虑的个体建立起自尊,让个体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甚至可以用宗教信仰等方式来唤醒个体对自我存在的觉知。
04
根据焦虑的时间特性分为:状态焦虑和特性焦虑。状态焦虑指一种时间不太长久的病理状态;特性焦虑指个体从小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人格特性。其区别有:①状态焦虑起病于成年,持续时间较短;特性焦虑从小就开始显露,且持续一生。②状态焦虑程度较重,特性焦虑程度较轻。③状态焦虑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即生理反应强烈;特性焦虑一般没有强烈的生理反应,如心慌、出汗、心悸等。④状态焦虑以无名焦虑为核心;特性焦虑主要表现为处境性焦虑或期待性焦虑,即越是期待焦虑水平越高,如考试前、面试前、重大决策时。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