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肺化痰止咳。紫菀重在止咳,款冬花尤善祛痰。古今治咳喘诸方中,二者每多同用,则止咳化痰之效益彰。刘老将三药配伍使用时,其用量比例关系通常为1∶1∶1,常用剂量为紫菀10g,款冬花10g,百部10g。
泻肺平喘清肝明目利水消肿。二药伍用,一宣一降,宣降合法,共奏疏风解表、清热泻肺、止咳平喘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郁表袭肺所致之发热、咳喘、痰*者。刘老将桑叶与桑白皮配伍使用,其用量比例关系通常为1∶1。常用剂量为桑叶20g、桑白皮20g。若小儿用药则减半使用。
补气润肺健脾化湿。三药伍用,补肺气、润肺金,降肺气,兼以安神、补中土、除湿气,相得益彰。用于气阴两虚所引起的咳嗽咳喘,肺痈,心神烦满,临床上为支气管扩张,哮喘,肺脓肿,肺癌等疾病。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阴不足或燥热伤肺之干咳少痰,或痨嗽久咳,咽干喑哑等证以及热病伤阴,胃阴不足之口渴咽干、嘈杂干呕。临床常见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神经衰弱所致的咳嗽,急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疾病。刘老将北沙参、天冬、麦冬、五味子配伍使用时,其用量比例关系通常为20∶20∶20∶3,常用剂量为北沙参20g、二冬20g和五味子3g。北沙参、二冬运用时,若小儿用药则减半使用。
解表行气宽中安胎。用于诸般气疾之肩背胁肋,走注疼痛、痞胀呕喘,浮肿脚气。妇人怀妊,因虚所致冲任不固,胎失所系,胎动不安者。肺虚气亏,劳伤久嗽,喘咳痰盛。因食积气滞,腹胀泄泻,虚劳羸怯。小儿诸疾。
健脾燥湿止汗安胎。用于湿热所引起的带状疱疹(湿盛型缠腰火丹),湿疹(湿疡),牛皮癣(湿寒性白疕),妇人白带,妊娠胎水肿满,痰厥头痛,阳痿,泄痢腹痛,湿痰,水肿,*疸,臌胀(肝硬化腹水),积聚(肝脾肿大、腹腔肿瘤)。
利水行气消积导滞。二药伍用,辛散相合,相须为用,利水行气,消积导滞。用于小儿乳食无度,饮食不节,壅滞中焦,损伤脾胃,不能消磨水谷形成积滞疳积;饮食留滞所致的冷热不调,痰逆痞闷,心腹刺痛,喘满膨胀,泄利羸困,不思饮食之癥癖(腹部包块);腹大胀满,绷急难忍,呼吸不利,或呼多吸少,皮色苍*之肿胀(水肿);湿浊壅结,水邪侵肺,水湿壅盛泛溢表里所致全身水肿,二便不利,故呼吸喘,口渴(急性肾炎水肿);血蛊、气鼓(肝炎、肝硬化腹水);小肠膀胱偏坠,奔豚气,胃胀,心气疼痛(神经官能症、冠心病);脚气,肺胀咳嗽,吐血鼻衄,肠风下血(便血);五淋腰疼,妇人赤白带下,癥瘕血块。水湿壅盛,泛溢表里之喘粗气急,大小便不利,*胖病(钩虫寄生)等。
清热燥湿表里双解。用于治疗表邪转里,邪热下利(急性肠炎),也可治疗饮酒过度、嗜食肥甘等引起的里热盛或兼表证之“代谢综合征”(高血脂、酒精肝等)。刘老将葛根、*芩与*连配伍使用时,其用量比例关系通常为10:5:3,常用剂量为葛根20g、*芩10g和*连6g,若小儿用药则减半使用。
清肝泻火降逆止呕。临床常用于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者。还可用于老年顽固性便秘、颈椎供血不足性眩晕、肝火上炎性头疼、梅核气、胁痛、乳痈、睾丸肿痛、尿*症、妊娠恶阻,及锑剂反应性呕吐、小儿脐炎、小儿腹泻,神经官能症性胸痛等多种病证的治疗。
清热利湿。用于湿热型*疸,症见皮肤、巩膜等组织的*染,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见于急慢性肝炎、病*性肝炎等),发热(见于急性胆管炎、肝脓肿等),肝大(见于肝硬化、肝肿大、肝癌等)。刘老将茵陈与田基*配伍使用时,其用量常常用20g,比例关系通常为1∶1。
滋阴养血宁心安神。二药伍用,滋补相合,相须为用,滋阴养血、宁心安神。用于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并治久嗽不愈,肌肤甲错,麻痹不仁;肝血不足,或肝虚脾弱引起的头晕眼花急躁易怒等证;心神不宁之失眠,梦多,头昏,头胀;肝阳偏亢,肝风上扰,头痛眩晕,失眠抽搐,半身不遂(高血压)。
补肾阳祛风湿强筋骨。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中国中医药报
----------------------------------
长义堂中医经验